“新”“旧”阶级论述与“品味”的阶级斗争

讲座嘉宾:罗岗

2016. 07. 09(周六)15:00 – 17:00

和一般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构想不同,当代中国“阶级”与“品味”的关系,并非如“小资”或“中产”简单地取得文化领导权,或者是“草根”与“庶民”文化从边缘解构中心……由于经过革命的洗礼,1949年以后的中国呈现出“精英的二元性”现象,也即政治精英与文化精英处于不同步、两歧性的状况:一方面阶级的冲突虽然还会以政治的面貌出现,但更大的焦虑往往体现在政治领导者有可能丧生文化和“品味”的领导权;另一方面随着阶级对立在政治上的逐渐消散,新的紧张关系重新出现在文化和“品味”的领域。因此,“照相馆”里出什么“美学”?文化上进行怎样的“革命”?激进的政治为何在内爆于文化的领域,都可以从革命中国特殊的阶级与品味的关系中得到解释。而告别“阶级斗争”的标志,并非偶然地同样来自“品味”的领域,作为改革意识形态先导的“共同美”,就希望用“人道主义”和“人性论”的话语来弥合“阶级”与“品味”之间的“紧张”,但意识形态的“缝合”作用,禁不起时代变迁本身的冲击,改革开放三十年尽管在话语层面上造就了“阶级”退出,“阶层”上场的局面,实际上却在中国再造了新的阶级和阶级冲突:如果说当代中国的阶级意识还处于自发的状态,那么文化与“品味”的阶级冲突则可能成为使之自觉的契机。“屌丝文化”、“小清新”和“新工人美学”等潮起潮落的文化现象,不只是流行文化的潮流,也是当代“品味”的阶级斗争。

请扫描二维码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

或者在微信中搜索我们的公众号名称:SURPLUSSPACE

关闭